
景区凭空消失的游客,在这里找到了!
来源:
作者:
发布时间:
2025-08-20
点击查看详情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好内容



哈药六厂开放当日涌入2万多游客,宇树机器人3000元一张的黄牛参观票一票难求,小米工厂4600人以0.4%的中签率争夺20个参观名额,2.3万人在黄金周挤满了蜜雪冰城的郑州工厂,400万人云游蔚来工厂,80、90后父母在上海江南造船厂、华南飞机制造厂开展着亲子教育课堂,年轻人下班后又走进了螺蛳粉、元气森林流水线……
近年来,这些场景正在全国各地悄然上演,在社交平台上搜索“工厂游”,有超过10万条游客笔记,评论区全是“真香警告”,相关的话题还在快速增长。当传统景区面临客流下滑、营收萎缩的困境时,一股“工厂游”的热潮正在制造业领域蓬勃兴起。那些在景区“消失”的游客,正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,走进工厂车间,在生产线上寻找情绪安放的新“平替”。
传统景区的困境与游客的"出逃"
今年暑期即将结束,
游客的"出逃"背后,是旅游需求的深刻变革。一位资深的“工厂游”宝妈坦言,“益力多工厂探秘、可口可乐工厂探秘、东风日产汽车工厂探秘,广州和周边的这些产线和工厂我基本都带着孩子去遍了。行程不贵,也能让孩子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,性价比超高。”事实上,工厂游正在成为亲子客群出行与消费的重要选项。
元气森林活动
这种转变并非偶然。当传统景区陷入"门票经济"的路径依赖,当同质化的商业街和表演项目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,当千篇一律的"文创产品"充斥各个景点,游客开始用脚投票,寻找门槛更低,更有内涵、更具参与感的体验方式。工厂游的兴起,也许正是对这种需求的精准回应。

从生产车间到体验空间,工厂游对传统景区的启示
工厂游(工业旅游)的迅猛发展,客观上对传统景区的客源形成了分流,但更重要的是,它为旅游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,对传统景区的提质焕新有着深刻的启示。
工厂游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“共创理念”和“参与感”。工厂游提供的“参与式、学习式、创造式”体验,深刻挑战了传统景区“观光式、被动式、消费式”的固有模式。上海宝山区一家巧克力博物馆将淘汰的老旧设备变成网红展品,锈迹斑斑的金币巧克力生产线单日吸引2500人体验DIY,孩子们挤在工坊里搅拌巧克力浆,家长则抢购联名款礼盒;元气森林工厂25元的门票不仅赠送饮料,还设有饮料抓娃娃机、展示墙和糖分对比表;北冰洋工厂则允许游客DIY勾兑汽水、制作面包和蛋糕,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食品创造者。
北冰洋工厂
工厂独一无二的体验哲学。一些工厂提供更加硬核的参观体验。上海特斯拉工厂参观,可以看到机械臂跳着“千手观音”焊接车身。小米汽车工厂中AGV小车驮着手机主板在黑暗中精准穿梭;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作为仍在运营的垃圾处理厂,让游客坐垃圾车进入厂区。游客可以亲眼目睹5米多高的机械爪虎虎生风地抓起巨量垃圾投入焚烧炉……这些震撼体验,每一个对游客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。此外,工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的独特的“解压”美学也成为另一种吸引力。游客表示,观察流水线运作具有奇特的解压效果,“盒马的黄油小面包从机器中出来的样子QQ弹弹,令人想偷两个放办公室当捏捏玩具。”青岛啤酒二厂的包装流程则像是一场“医治强迫症”的视觉疗法——啤酒听整齐地鱼贯而行,这种流水线的高效与精密,满足了现代人对秩序感和效率的潜在渴望,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。
某汽车工厂
“真实性”与“在地性”的重新定义。工厂游以“真实的生产场景”和“真实的在地文化”(如广西螺蛳粉、茅台的酱香工艺、景德镇的瓷都文化)为核心吸引力。这迫使传统景区反思:其展示的文化和景观是否足够真实?是否深度挖掘并呈现了独特的在地价值?过度商业化和表演化的“伪民俗”在真实的生产力面前显得苍白。
广西柳州螺霸王产业园
图源小红书用户@美美珺
收入结构的启示。工厂游往往将旅游体验与企业品牌、产品销售深度捆绑,实现了“体验即营销,营销即销售”的闭环,二次消费潜力巨大。这对严重依赖门票收入、二次消费占比低的传统景区是巨大的警示和启发。在青岛啤酒博物馆,游客可以追溯百年酿造历史,在现代化灌装车间观看每分钟灌装2万瓶啤酒的生产线,最后在品酒区亲手灌装一瓶专属啤酒。这个由老厂区改造的博物馆,2024年年接待量180万人次,仅在2025年春节期间就带来398.95万营业收入;在广西柳州螺霸王产业园,一年包含门票、餐饮、产品销售在内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000万元,贡献了30%-40%的游客转化率。
目标客群的精准化竞争。工厂游天然吸引着特定兴趣群体(如科技爱好者、美食爱好者、手工艺爱好者、亲子家庭等),其营销更具针对性。传统景区若不能精准定位并满足细分客群的需求,将在精细化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工厂游更深层次的变化发生在认知层面。工厂游打破了制造业的"神秘面纱",让消费者直观看到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。在江苏昆山,一家精密仪器制造商通过工厂游,成功改变了公众对"中国制造"的刻板印象。游客在参观后留言:"原来我们国家能生产出这么高精度的仪器,每一个零件都像艺术品一样精美。"

工厂游的爆发式增长,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动因。对企业而言,工厂游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,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。对游客而言,工厂游提供了知识获取与技能习得的独特机会。在上海汽车博物馆,游客不仅能了解汽车发展史,还能在模拟驾驶舱体验最新车型;在深圳华为基地,通过预约可以参观5G实验室,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。这种"寓教于游"的模式,让旅行超越了单纯的休闲,成为自我提升的过程。

华为5G实验室
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,工厂游正在重塑城市产业结构。曾经以重工业闻名的辽宁沈阳,通过改造老工业基地,发展"工业记忆"主题旅游,将废弃的工厂车间改造为博物馆、创意园区,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复兴。
更具深远意义的是,工厂游正在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。当青少年亲眼看到工程师们反复调试设备、工匠们精雕细琢产品时,那种对专业的敬畏和对品质的追求会自然产生心灵共鸣。在安徽芜湖,一家汽车企业举办的"小小工程师"夏令营,让孩子们亲手组装汽车模型,了解汽车构造,许多孩子因此立下了成为工程师的志向。

景区消失的游客并没有真正消失,他们只是走向了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旅行目的地——无论是充满现代生产力的工厂车间,还是经过深度革新、焕发新生的景区,在游客阶段性的价值坐标中,市场是最诚实的晴雨表。
传统景区的转型,需要在游客的价值再定义中找到新的筹码,游客会自动转移到价值更高的能量场。
(参考资料:DT商业观察、凤凰WEEKLY、正解局,文章仅表达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)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新趋势
2025中国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发展大会
与1000+文旅头部企业共襄盛会
10月21-23日,郑州见!

关键词: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