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APA

35亿学费,苏州华谊变形记!

来源: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05


点击查看详情
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好内容


2025中国(郑州)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博览会

500+参展企业助你一站式打造、升级文旅项目

新场景、新体验!





作者 | CAAPA签约作者

主编 | 杨明

责编 | 刘凯叶


曾经多次身陷倒闭传闻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,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:


75日到8月中旬这里入园人次34万,客流同比提升66%票价收入同比提升57%。周边住宿、商业消费大幅度增长……


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案例,而是一部关于IP线上线下、主题娱乐探索的教科书。


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。




辉煌起点:电影IP的实景娱乐梦想



2011年,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决定布局实景娱乐,计划要像迪士尼一样,把华谊兄弟的电影IP延伸,实现实景体验、互动、娱乐。这样既增加了变现渠道,又能通过IP场景体验获得用户的情感认同,延长IP生命力。





王中军曾向前去调研的机构拆解实景娱乐盈利模式:品牌使用费(平均一个项目1亿元)、股权收益和收益分成(8%以内)。他设想:“一个项目年人流量300万,人均消费含门票在内300元,20个项目将有180亿元,抽成8%或以内,就不得了。”


2018年7月23日,投资35亿元的华谊兄弟电影世界(苏州)正式开园。作为华谊兄弟旗下首个电影主题公园、国内首个以自持华语电影IP为主题的大型体验项目,园区汇集了《非诚勿扰》、《太极》、《集结号》和《狄仁杰之通天帝国》等7部华谊兄弟的优质电影IP,分为星光大道、非诚勿扰、集结号、太极和通天帝国等主题区,包含34项互动娱乐项目及11个演艺秀。官方预估游客量将在270万-300万之间。


与此同时,华谊兄弟位于长沙、南京和郑州等多地的电影小镇项目也在持续推进。



现实困境:有IP无体验的尴尬处境

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开园后不久,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便露出了疲态。有游客表示,这里与其说是一个主题乐园,不如说是一个电影场景的集合体。后来,项目经历多次股权调整、内容调改、管理层变动,但经营上始终未有太大起色。


事实上,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从诞生起就存在结构性缺陷。与迪士尼、环球影城拥有数十年积累的IP宝库不同,华谊的IP数量有限且影响力参差不齐。《非诚勿扰》、《太极》、《集结号》等影片虽然成功,但这些IP更多是偏成人向、剧情向甚至带有沉重历史感的作品,难以提炼出具有深度号召力的价值观,无法形成足够的情感粘性和跨代际影响力的同时,更难以转化为主题乐园所需要的视觉奇观、欢乐氛围和高互动性的项目。


迪士尼、环球影城的成功还不在于拥有多少IP,而在于它能将这些IP转化为全方位的体验:从游乐设施、演艺表演到员工服务、餐饮购物,每个环节都强化主题叙事。反观华谊兄弟电影世界,虽然有华丽的建筑外观,却缺乏有吸引力的互动项目、缺乏高科技体验设施、缺乏完整的衍生品体系。这种"有形无神"的运营模式,难以形成重复消费和口碑传播。





游客吐槽,走进通天帝国区域的金銮大殿,殿内的活动竟然是出租帝后古装拍照;大理寺建筑内毫无与狄仁杰有关的互动活动,仅是一家商品店。



财务压力:压垮“骆驼”的最后一根稻草



苏州电影世界是华谊兄弟的重要实景娱乐项目,投资总额为35亿元,占地约400亩。与华谊兄弟大部分电影小镇都是与当地地产、文旅企业合作形成的轻资产模式不同,苏州项目被称为重资产项目。


对华谊兄弟来说,实景娱乐业务占用巨资,短时间难当大任。2017年,华谊兄弟文旅授权业务的收入达到2.8亿元,但仅占公司总营收的6.56%。2018年前三季度,实景娱乐营收不增反降:营收15493.42万元,同比下降57.11%。彼时,华谊兄弟还面临诸多困境——债台高筑,高管质押股权、上市公司质押资产借贷度日。


据内部人士透露,项目从开业以来就受困于资金问题,连基础的营销都几乎完全停摆,这是造成项目困境的根本原因。



转型契机:海合安接手与“在地”魔法



2025年,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迎来了一场具有标杆意义的文旅转型。7月5日,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举办品牌焕新仪式,项目正式更名为“苏州阳澄半岛乐园”。


这是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自2018年开园以来,最重要的战略调整和内容提档升级。更名后的苏州阳澄半岛乐园不再仅仅依附于电影IP,而是选择与城市文化共舞,并深度围绕家庭客群需求,整合现有公园内的电影学院区、阳澄湖宝贝区及部分非诚勿扰区,通过奶龙IP的融入、场景重构、故事内容创新,构建全年龄段互动场景。


海合安相关负责人认为“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”虽依托影视IP具备一定的市场知名度,但随着时间推移,乐园逐渐暴露两大核心问题:一是客群覆盖局限,主要以年轻游客为主,缺乏适配亲子、银发等群体的全龄段业态;二是文化关联薄弱,影视 IP 与苏州本土文化存在明显脱节,未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。


基于此,海合安收购苏州华谊项目后迅速进行了升级改造:以“城市更新+文旅融合+文化传承”为路径,将乐园打造为“苏州文化展示窗口+长三角文旅消费节点”,推动项目从“单一娱乐场所”向“综合文旅载体”转型:


一是引入国民IP,打造亲子主题区。通过引入国民级IP“奶龙”,建成国内首座且面积最大(达30000平方米)的“奶龙魔法时光主题区”。同时,同步创作华东首部以海洋环保为主题的奶龙IP亲子剧《奶龙魔法奇遇记》,将“国产潮流+苏州故事”的创新结合,进一步丰富亲子业态内容。


二是设计夜经济业态,构建全时段运营模式。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、提升项目消费潜力,乐园重点打造“阳澄星光夜”夜经济体系:一方面升级六大主题区的灯光景观,营造夜间沉浸式氛围;另一方面引入苏式小吃、非遗文创等特色夜市业态,形成“白天游赏+夜间体验”的全时段运营模式,有效激活夜间文旅消费市场。


三是转型主题演艺区,推出文化沉浸秀。将原通天帝国区全新升级为沉浸式歌舞演艺专属区域——“状元城”,并重磅推出全国首部状元文化全景沉浸秀《状元归来》。这场全景沉浸秀以“行浸式”体验重构传统文化表达,打破了传统演艺的观演界限,将地方标志性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。在12000平方米的盛唐风格实景演艺场上,依托48米长的影视级LED巨幕装置与百位演员的倾情演绎,观众穿行于灯火辉煌的唐代街市与殿宇之间。





在系列改造升级下,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(苏州阳澄半岛乐园)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。如文章开头所言,自7月5日品牌焕新以来,截止到8月中旬,项目入园人次达34万,客流同比提升66%,票价收入同比提升57%。周边住宿、商业及文旅相关消费业态被深度激活,均实现大幅度增长……


阳澄半岛乐园正在用新的笔法,续写苏州华谊的故事。在文旅行业正迈入下半场的当下,华谊兄弟用35亿巨资换来的教训,为主题公园乃至中国文旅行业至少提供了这些宝贵启示:


“IP”不是万能药。单纯拥有IP并不足以保证项目成功,如何将IP转化为体验才是关键。主题公园乃至文旅行业需要对"IP"及其价值进行一次认知重塑,更加关注体验设计和运营管理而非“名号”。


文化自信是核心竞争力。深植于本土文化的元素反而更能引起共鸣。迪士尼有童话,环球有电影,中国主题乐园应该更加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,并将之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项目。


差异化定位胜过盲目模仿。中国主题乐园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:文化体验、生态休闲、科技互动等不同维度。


造景绝不是文旅的未来,深度体验才是。电影可以造梦,但乐园必须算账。



(文章仅表达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,欢迎留言与作者交流探讨)
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新趋势


2025中国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发展大会

与1000+文旅头部企业共襄盛会、共享机遇

10月21-23日,郑州见!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