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6000万人次,这个主题公园竟敢无中生有!
来源:
作者:
发布时间:
2025-09-18
点击查看详情

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新趋势
与1000+文旅头部企业共襄盛会、共享机遇
10月21-23日,郑州见!
<< 左右滑动查看活动详情 >>
▲
主编 | 杨明
主题公园行业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“魔咒”——80%的主题公园会在运营10年后走向衰退。
然而,这个位于二线城市的主题公园,用25年时间的发展打破了这一“魔咒”: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,平均年游客量240万人次!
其中,在刚刚过去的暑期,这里接待游客90.16万人次,同比增长14.16%。全网曝光超12亿次,全国热搜上榜22次……
这就是常州恐龙园。
恐龙园“蹭”到多少流量?
暑期,“苏超”赛事火遍全网,常州和“恐龙”一起登上热搜。面对泼天流量,恐龙园迅速响应,将“苏超”热度与“恐龙IP”巧妙结合,打造出了一系列特色内容与体验:
如孵化“角角”“犟犟” 明星恐龙账号,并担任常州队足球宝贝;打造苏超恐龙主题地铁、巴士;推出恐龙啦啦队、外援;升级“百龙军团”“邂逅侏罗纪” 等沉浸式演艺等等……在城市联动、异业合作、文创餐饮、品牌形象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。
最终的效果是:活动期间,恐龙园全网曝光超12亿次,全国热搜上榜22次;恐龙园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提升195.95%、巅峰增长970%,抖音搜索指数增长8倍;暑期客流90.16万人次,同比增长14.16%;“恐龙妹妹”等文创产品热销,预售三天销量破万、覆盖全国165个城市……
最重要的是,“看恐龙,到常州”的城市文旅认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。
事实上,“苏超”的流量“蹭长”术只是恐龙园的常规操作,“艺高人胆大”的恐龙园,连名字都是“硬蹭”来的!
在江苏文旅版图中,常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强市,缺乏名山大川的自然禀赋,经济基础与苏州、杭州等城市也有较大差距。但这座城市却创造了中国文旅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1997年,常州人抓住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机会。当时,原国家地矿部计划新建一批地质主题展示空间,常州积极争取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分馆项目。但常州人的雄心远不止于建造一个传统博物馆。
受到全球热映的《侏罗纪公园》启发,常州决定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:将科普教育与主题娱乐深度结合。政府牵头筹措启动资金,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启动了这个大胆的项目——尽管常州这座城市历史上从未出土过任何恐龙化石。

没有恐龙化石资源,常州人就借助各国赠送的恐龙化石和创意设计,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东方侏罗纪:
2000年9月20日,中华恐龙园正式开园。项目以中华恐龙馆为核心,引进若干游乐设施,打造了一座以恐龙为主题的,集博物、科普、娱乐、休闲及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园。开园第一年,入园游客超100万人次,销售总收入5000万元。
永远建不完的恐龙园
从无到有,恐龙园只是完成了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”。
接下来的20多年,从“一馆”起步到“一园”“一城”、再到“多城”,恐龙园经历了重重挑战,也收获了累累硕果,成为了中国文旅产业从传统“资源依赖”走向现代“创新驱动”的重要样本:
2002年,恐龙园引进飞天蹦极、夏日雪橇、龙海探秘以及大型镭射水秀表演等项目,进一步延伸恐龙园的“高科技之旅”主题。
2004年恐龙园举办“恐龙复活节”活动,单日入园游客达4.5万人次,创下开园以来日接待量额最高纪录。
2005年恐龙园“鲁布拉水公园”主题区建成开放;2006年恐龙园二期“鲁布拉区”建成开放;2007年恐龙园启动"恐龙宝贝"IP计划,逐步构建恐龙IP矩阵。
2010年恐龙园三期“库克苏克大峡谷”开放;2012年恐龙园四期“魔幻雨林区”开放;2014年恐龙园五期“梦幻庄园”开放;同年6月,恐龙园六期“冒险港”开街;2017年“侏罗纪水世界”开放;2018年恐龙园七期“疯狂恐龙人”开放;2019年恐龙园自主研发建设的“恐龙基因研究中心”开放;2025年恐龙园经典项目“穿越侏罗纪”升级改造完成……

值得一提的是,2022年,恐龙园还启动了占地1511亩的“东方侏罗纪”项目,开启了"大恐龙园"战略东扩步伐。届时,中华恐龙园旅游度假区将升级为中国一线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。

创新引擎,
打破主题公园生命周期魔咒
如何在主题公园竞争中杀出一条“血路”?如何摆脱旅游景点靠天吃饭的局面?如何将自身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效益?
这是恐龙园在2013年就开始思考的课题。
依托在传统景区业务积累的丰富经验,恐龙园开始从单一的主题公园运营商,向“文化旅游投资、运营和整体方案解决供应商”转型,并先后提炼出主题公园“5+3”发展模式、主题景区“24H12M80Y”理论和球豆开发理论以及“世界观、形象、内容、体验、衍生、资产”主题公园产业链等专业理论,形成了从理论到产品的一整套“文化旅游产品服务清单”,并都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。
25年来,恐龙园从最初的中华恐龙馆,到如今涵盖主题公园、游憩商街、主题酒店等业态的“环球恐龙城”,恐龙园不断突破自我,实现从“造园”到“造城”的跨越。在每个发展阶段,恐龙园都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,推出极具引领性的产品和服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恐龙园的拓展并没有局限于文旅领域。近年来,恐龙园还大力发展"非旅"板块,如以课程开发送训为主的"研学素培"业务、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在地业务,以及以品质生活供给为主的新零售等等。
可以说,恐龙园的成功绝非偶然,而是基于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。

无中生有的文旅哲学
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故事远不止于一个主题公园的成功。它充分展示了主题公园行业"无中生有"的创新哲学:在没有先天资源优势的情况下,如何通过创意、文化和系统化运营,创造出独特的文旅价值。
从借来的几具恐龙化石起步,常州用"无中生有"的创意,硬生生将文旅短板变成了耀眼的长板。没有化石,照样能驯服恐龙经济;没有资源,依然可化身"乐园之城"。
从一个创意到一个产业,从一个乐园到一座名城,中华恐龙园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,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没有“魔咒”,只有创新之路!
(文章仅表达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,欢迎留言与作者交流探讨)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好内容
500+参展企业助你一站式打造、升级文旅项目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