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海主题公园在竞赛?
来源:
作者:
发布时间:
2025-09-24
点击查看详情

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新趋势
与1000+文旅头部企业共襄盛会、共享机遇
10月21-23日,郑州见!
<< 左右滑动查看活动详情 >>
▲
主编 | 杨明
昨天,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宣布,将扩建标志性主题景点“翱翔·飞越地平线”。扩建完成后,游客承载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约50%。
这仅仅是上海主题公园升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。
完整来看,除了已开业的乐高,上海迪士尼第九大主题区“蜘蛛侠”正在火热建设;海昌海洋公园二期项目所有场馆及酒店主体结构已封顶;上海欢乐谷启动“超级欢乐谷”焕新计划;锦江乐园引入哈利波特IP全面升级;普德赋光明之城加速调改;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仍在推进……
上海主题公园这一波密集的建设升级潮,不仅涉及面广——覆盖了上海主要主题公园,而且投资规模大、升级内容多样,呈现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进化特征,共同构筑了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创新实验场。
1、上海迪士尼
除了最新宣布扩建的“飞越地平线”项目,上海迪士尼正在建设的第九大主题区“蜘蛛侠”占地超2万平方米,总投资额约24.59亿元,包含6个建筑单体及景观开发,核心设施为一台有24米高度差和每小时百公里时速的“蜘蛛侠”过山车。园区毗邻“疯狂动物城”,将融合主题餐饮、零售与娱乐互动,构建完整的超级英雄故事场景。
此次扩建是上海迪士尼继“玩具总动员”和“疯狂动物城”后的又一重大投入,延续了其每3至4年以顶级IP刷新体验的节奏,也体现了迪士尼全球600亿美元体验板块投资计划在中国市场的落地。
2、上海欢乐谷
上海欢乐谷的“超级欢乐谷”焕新计划总投资26亿元,为期8年,目标是打造欢乐谷全国旗舰园区。项目计划融入国潮IP和沉浸式活动,重点打造中国风科幻产品,并引入亚洲首台站立式过山车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款过山车采用电磁弹射技术,以冲浪为设计灵感,车体配置可上下浮动的安全装置,能精准还原海浪颠簸的体感反馈,并融入超侧倾弯、360度翻滚等激进元素。建成后将与现有项目"绝顶雄风"形成体验互补。
3、上海海昌海洋公园
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二期(东方海洋项目)作为其战略扩容的关键一环,总投资超18亿元,总面积达约14万平方米。新建项目包括海洋主题及国际知名IP(如航海王)主题酒店在内的多元住宿体系,并配套国际水准的海洋文化展演场馆、温泉康养等特色业态。建成后预计助力公园年接待量从500多万跃升至700-800万人次。
4、锦江乐园
锦江乐园的本次哈利波特IP引进,是项目运营40年来最大规模的战略性升级。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,规划占地约5.3万平方米,通过与华纳兄弟合作,打造“哈利·波特”的标志性场景和互动体验,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电影体验。
同时,锦江乐园标志性的“上海大转盘”摩天轮将重建并提升至118米,轿厢扩容并升级智能系统。此次升级预计于2027年底至2028年初分阶段完成,目标是使年客流量从80万人次跃升至约200万人次,并依托锦江国际集团资源,构建集公园、酒店、商业于一体的一站式文旅生态圈。项目建成后将是中国首家、全球第三家“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”。
5、小猪佩奇主题乐园
根据此前公开信息,小猪佩奇主题乐园宣布落地上海崇明区长兴岛,项目占地面积达290亩,投资额约24亿元。项目主体部分初步规划小猪佩奇主题街区、城市主题园区、海洋主题园区、冰雪主题园区和自然主题园区等5大主题游乐区域,并配有商业街区、多个主题零售商店及各具风格的主题餐厅等等。建成后将成为亚洲首个、全球最大的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。
上海主题公园的 “超级进化”,本质上是一场回应市场需求的系统性变革,我们可以看到主题公园的以下进化方向:
1、扩容与承载力提升,效率与体验的平衡
上海主题公园的扩容浪潮,远非简单的规模扩张,而是一场关于运营效率与体验质量的深层革命。其核心目标已从应对“人山人海”的接待压力,转向塑造“舒适畅玩”的高品质体验,这标志着行业成熟度的重要跃升。
迪士尼的“翱翔·飞越地平线”作为园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,其动辄以“小时”为单位的排队时间一直是游客体验的痛点。扩建后约50%的承载量提升,直接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更多游客能获得核心体验,显著降低排队时长,从而释放更多时间用于二次消费。这不仅是硬件升级,更是对“游客时间价值”的深度挖掘,通过优化关键节点的“吞吐量”,提升整个园区的运营效率。
同样,海昌海洋公园二期逾14万平方米的宏大蓝图,以及锦江乐园摩天轮从108米到118米、轿厢容量从6人到15人的升级,都遵循着相似的逻辑。这种扩容是系统性的:不仅是游乐设施的增多,更是配套酒店、餐饮、商业零售的综合性容量提升,目标是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“几小时的一日游”延长至“沉浸式的多日度假”,推动客单价值的提升。
2、沉浸式体验与IP赋能成为核心竞争力
如果说扩容是“骨架”的强壮,那么沉浸式体验与IP赋能则是“灵魂”的注入。上海的主题公园正全力告别机械游乐设备的简单堆砌,转向构建能激发深层情感共鸣的“故事场域”。
迪士尼的IP应用不用再赘述。锦江乐园向“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”的彻底转型,是传统项目转型最极致的体现。它提供的不是几个IP主题的过山车,而是让游客步入电影制作的幕后,亲手触摸魔法世界的质感。
而海昌“OAAS+IP”双轮驱动战略的成效(IP业务收入同比增23%),与欢乐谷着力打造“国潮IP”的差异化路径,则展示了IP应用的多元可能。海昌与国际IP合作,快速赋能线下场景;欢乐谷则深耕本土文化,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。
这些举措证明,成功的主题公园必须是一个强大的内容平台,能够持续产出或整合有吸引力的故事和角色,与游客建立超越一次游玩的情感连接。
3、科技赋能与体验创新并驾齐驱
科技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不再是炫目的噱头,而是如同氧气和水一样,无缝融入体验的毛细血管,在提升刺激感、优化便捷性、实现个性化三个层面同步发力。
在提升体验感上,上海欢乐谷引入的亚洲首台站立式电磁弹射过山车是典型代表。其技术亮点不在于速度本身,而在于通过电磁弹射模拟海上冲浪的瞬间爆发力,通过可浮动安全装置精准还原海浪颠簸的体感。科技在此服务于“感官还原”的创意,让刺激感更具象、更富叙事性。
在优化便捷性上,科技则扮演着“隐形管家”的角色。从无感支付、智能排队、AI导览,到锦江乐园新摩天轮升级的WiFi全覆盖,这些技术无声地消除游玩的摩擦感,让游客将精力完全集中于享受体验。
4、差异化竞争与市场细分策略明显
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上海各主题公园正在通过差异化定位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。迪士尼继续强化其强大的原创IP和奇幻体验;海昌海洋公园聚焦海洋主题与动物保育;欢乐谷则侧重机械类游乐设施与中国元素结合;锦江乐园转型为电影主题沉浸式体验。
上海主题公园市场的差异化竞争还体现在目标客群的细分上。海昌海洋公园重点关注亲子客群,欢乐谷吸引年轻游客。即将开放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,或将成为电影迷和奇幻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。
……
以上,上海主题公园的集体升级远未结束。
从迪士尼的 IP 生态到海昌的自主创新,从锦江乐园的业态转型到欢乐谷的情绪价值挖掘,这些实践共同指向一个结论: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已从 “设备的刺激度” 转变为 “体验的沉浸度、文化的共鸣度、服务的精准度”。未来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设施与IP的竞争,而是整体体验与创新能力的竞争。
主题公园运营提升活动推荐
2025主题公园运营提升论坛
10月22日 10:00-12:00
郑州国际会展中心·论坛区C
关键词: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