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APA

文旅策划为何如此重要?

来源: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23


点击查看详情



来这里↓发现文旅新趋势


2025中国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发展大会

与1000+文旅头部企业共襄盛会、共享机遇

10月21-23日,郑州见!


<< 左右滑动查看活动详情  >>


主编 | 杨明

责编 | 井翔远


过去四十年,中国旅游业经历了“有没有”“够不够”“好不好”的三级跳。当前文旅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几个重大变化:


·消费两极分化严重,游客更愿为“情绪价值”买单。

·社交媒体放大“晒”需求,目的地必须提供可传播、可二次创作的内容。

·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、去房地产化等多重任务叠加,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新的现金流场景。


这种需求侧的革命,把文旅产业从“资源导向”推向“体验导向”。而体验,恰恰是最难被标准化、最难被复制的部分。


于是,文旅策划——这一门把文化转译为叙事、把资源转译为体验的“翻译学”,逐渐被重新认识,重要性越来越凸显。




策划不是PPT,

它是“文化与体验转译”的精密工程  



很多地方把文旅策划简单理解为“找个团队做概念规划、画几张效果图、做一份招商PPT”。这背后是把策划当成了“包装”,而非“转译”。


真正的文旅策划,要解决三个核心命题:  


1. 文化基因如何解码?——把地方史志里沉睡的文本、非遗传承人指尖的温度、老居民记忆中的味道,转译为可被当代消费者感知的符号、场景、故事线。


2. 空间叙事如何闭环?——从游客“第一眼”到“最后一公里的回味”,计算好游客停留时长、消费节点、回流路径。动线、节奏、情绪起伏要像电影分镜一样精确。


3. 商业模型如何可持续?——门票、餐饮、零售、演艺、住宿、数字资产等现金流如何配比,何时回收,需要在策划阶段就预埋接口。  


一句话:策划=文化转译+体验转化+商业闭环。缺少任何一环,项目就难免陷入“开业即巅峰,三年变鸡肋”的诅咒。




案例切片,

三个“起死回生”的瞬间  



1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


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原是西安大唐不夜城旁的“存量物业”,原本只是商场冷区。策划团队把电视剧IP拆解为“日晷时间轴”,游客入场即领一张“时辰任务卡”,在NPC(演员)带领下体验盛唐市井。开业三个月,坪效翻六倍,关键不在“唐风建筑”,而在“可参与的剧情”。



图片



2阿那亚


阿那亚在2013年还是秦皇岛昌黎县滞销楼盘,2023年暑期平均房价2500元/晚,全年到访约300多万人次,社区商业年营业额18亿元,住宅二手单价4.5–6万元/m²,比周边溢价3–4倍。核心不是海景,而是策划团队把“孤独图书馆”“海边礼堂”做成可传播的精神符号,再用社群运营把一次性游客变成长住居民。  



图片



3、万岁山武侠城


万岁山武侠城的成功转型堪称文旅策划的典范。其前身曾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,通过更名,去掉“大宋”二字,实现了从泛历史朝代表述向聚焦“武侠”这一核心IP的战略转变。这一精准定位辅以全天候沉浸式演出和互动场景的精心策划,不仅使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,更成功将客流量与二次消费推向新高,彻底跳出了内卷竞争的陷阱,实现了价值的全面飞跃。  



图片



文旅策划的胜负手,从来不是“投了多少钱”,而是“解码了多少文化密码,并把它们变成了可体验的情感接口”。




策划的“三重陷阱”,

为什么失败的项目这么多?



1. 文化符号的扁平化。把非遗简单做成“拍照背景”,把历史简化为“古装NPC”,文化被抽空了时间纵深,只剩下一层“滤镜”。游客15分钟拍完照,就陷入“精神空腹”。  


2. 空间叙事的碎片化。很多景区动线像“拼图”,游客被APP、指示牌、广播驱赶,却始终无法进入“心流”。根源在于策划阶段没有把“情绪曲线”当成第一优先级。  


3. 商业模型的单点化。过度依赖门票,二消只有“烤肠+文创雪糕”;或者盲目追求“高端”“XX级”,却忽略了本地居民的消费承接。最终现金流断裂,文化叙事也无以为继。



方法论:从“资源盘点”到“情感设计”的七步法  

  


1. 文化深描。用人类学田野方法,记录地方知识(local knowledge)的“非标准答案”。  


2. 用户画像。区分“地缘客群、飞地客群、数字客群”,他们的时间成本、社交货币需求完全不同。  


3. 故事线设计。像写剧本一样,为空间植入“起承转合”——入口的悬念、高潮的仪式、出口的余味。  


4. 场景颗粒度。把“吃住行游购娱”拆解到分钟级体验,例如“一碗面从点单到吃完的180秒,如何成为文化记忆?”  


5. 商业闭环。用“IP金字塔”模型——核心IP(不可复制的文化母本)、衍生IP(可复制的体验模块)、数字IP(可交易的虚拟资产)——提前布局版权、会员、数字藏品。  


6. 轻运营预埋。在策划阶段就为“村民合作社、青年主理人、小红书博主”预留接口,避免“重资产、轻内容”的陷阱。  


7. 弹性迭代。把“策划文本”变成“开源代码”,每季度根据游客UGC(用户生成内容)更新支线剧情、快闪活动。



文旅策划是项目的灵魂与航标,它把零散的山水、建筑、文化符号整合成可感知、可体验、可记忆的整体叙事;在游客心里埋下一颗“非来不可”的种子,也在投资方与政府面前展开一张“可持续盈利”的蓝图。

 

一份洞察市场、尊重文化、预见未来的策划,能让每一处风景、每一项业态、每一次互动都成为流量与留量双赢的“戏眼”。因此,策划不仅决定项目“出生”的起点,更左右其“成长”的曲线与“生命周期”的终点——成败之间,往往只隔一份真正懂文化、懂旅游、懂运营的顶层设计的距离。


(文章仅表达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,欢迎留言与作者交流探讨,识别下方二维码,加入今日CAAPA文旅交流群)


文旅策划活动推荐


2025文旅创意策划激活论坛

10月23日 10:00-12:00

郑州国际会展中心·论坛区B
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