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APA

“小而美”文旅,要警惕哪些陷阱?

来源:

作者:

发布时间:

2025-11-14


点击查看详情

图片


作者 | 杨锋

主编 | 杨明

责编 | 井翔远


回顾近年的文旅赛道,从不缺所谓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

从“沉浸式体验”“元宇宙”到“非遗赋能”“场景”,每一个新概念的提出,都反映了文旅行业深层次的集体焦虑,也承载了行业突围的殷切期望: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、个性化的今天,过去的成功经验迅速失灵,未来的增长路径却模糊不清。


当“大规模”“综合体”的文旅开发模式因高投入、高风险而日趋谨慎,“小而美”的文旅模式以其投资小、周期短、见效快的特点,恰好迎合了市场的心理预期。


但问题在于,当所有人都把“小而美”当成新的目标时,它便可能迅速从一个差异化策略,演变成一场新的同质化竞赛。极有可能落入新的陷阱,成为“想得美”。



本末倒置,将形式当成内容



在追逐“小而美”的过程中,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本末倒置,将形式感、技术手段凌驾于文化内核之上。无论是“沉浸式”的声光电,还是“场景力”的空间营造,它们都应该是服务于内容和体验的“0”,而那个作为核心的“1”,永远是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引人入胜的故事。


如果一个项目空有“小而美”的皮囊,却没有承载一个能让人记住、回味、愿意二次消费的核心内容,那么它终将昙花一现。技术可以迭代,场景可以更新,但真正能穿越时间周期的,唯有那些能与人们产生深层情感链接的独特内容。把资金和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装潢和营销上,而忽视了对在地文化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,这是“小而美”项目最容易滑向的深渊。



从“大而全”到“小而同”的平庸化


“小而美”最大的陷阱,便是极易陷入“小而同”的窘境。当项目方放弃了对宏大奇观的追求,转而投向小尺度、精运营的模式时,其创意来源往往惊人地一致:一间网红咖啡馆、一片怀旧打卡地、一个非遗手作坊。放眼望去,无数古镇、乡村的“小而美”项目,无论是业态组合、视觉风格还是营销话术,都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。


这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“懒惰开发”。过去是复制大景区、大乐园,现在是复制小清新、小确幸。很多停留在表面的“小而美”,无法真正触动消费者,最终只会被市场淹没。特色小镇曾经的兴衰就是前车之鉴,它也曾被视为拉动经济的救命稻草,却因一窝蜂上马、缺乏规划而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与产能过剩。



体验的浅表化与“四小时倦怠”的延续


“小而美”常常与“深度体验”划等号,但现实中,小体量几乎很难创造“深体验”。

许多项目提供的仅仅是浅表的、碎片化的打卡式体验。游客“只拍不买”、“来了就走”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。核心症结在于,这些项目未能完成从“信息传递”到“情感交付”的跨越。



游客的需求早已从“看见”升级为“成为”,他们渴望的不是一场精心布置的景观展演,而是一场能够触动心灵、引发共鸣的沉浸之旅。无论是成都武侯祠锦里古街营造的三国氛围,还是西安“长安十二时辰”用气味叙事打开的唐代大门,其成功都在于调动了游客的感官、故事、角色与期待,而非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精致化。


一个“小而美”的项目,如果只是提供“到此一游”的拍照背景,而缺乏能让游客“入戏”的叙事线索和情感锚点,那么它依然无法摆脱“四小时倦怠”的魔咒。非遗项目的困境尤为典型,许多地方纷纷上马非遗体验,但参与者往往“食之无味”,未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,热闹过后并未实现“名利双收”。



脆弱的商业模式与零和博弈



“小而美”不等于“低投入”或“高回报”。相反,由于其规模小,客单价相对有限,更需要依赖高复购率和口碑传播来实现盈利,这对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文旅产业本就是投资大、回报周期长的行业,银行贷款早已不是“救命稻草”,专项债券成为新的融资渠道,但这同样对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可持续性提出了严格要求。


此外,“小而美”项目在区域生态中还可能面临“零和博弈”的风险。一个成功的“小而美”项目,可能是在抢夺周边其他景点的客源,而非创造新的增量。在一个区域内,如果缺乏整体规划,无数个“小而美”的单点爆发,可能并不能带来整体效益的最大化。


最后,


归根结底,行业的真正出路,不在于不断寻找下一个风口概念,而在于回归常识,扎根土壤。


我们必须摒弃对“一招鲜”的幻想,转而构建一种系统能力:


一种能够深度挖掘在地文化、并将其转化为当代消费者乐于接受的独特内容的能力;一种能够构建多维度感官叙事、引发游客情感共鸣的体验设计能力;一种能够超越门票经济、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精细化运营能力。


未来的文旅竞争,不是规模的竞争,也不是概念的比赛,而是关于“意义”的竞争。一个项目,无论大小,能否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意义价值——无论是情感的慰藉、知识的增益,还是身份的认同——这才是其能否存活并发展的根本。


与其随波逐流,不如静下心来,讲好一个属于自己的、独一无二的故事。毕竟,坚实的航船,永远比漂浮的稻草更能抵御风浪。


(文章仅表达作者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)


图片

关键词: